大汉塘水库,坐落于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,有着300多亩的水域面积,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,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。相传,曹操为了解决兵马饮水问题,下令开挖了这座历经千年的水库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座古老的水库逐渐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,成为了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当地政府对大汉塘进行了全面整修,大规模栽种水杉树以保护水源。然而,由于缺乏系统管理,这里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“臭水沟”。如何改善环境将这一资源开发利用起来,成为群众的迫切愿望。
为了回应群众的诉求,政府积极行动,通过深入调研、走访收集居民意见,汇总出20余条针对性建议。随后,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得以实施,包括清淤截污、生态护坡、植被修复等。经过持续努力,大汉塘的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,万株池杉郁郁葱葱,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森林景观。每到秋冬季,红杉林、晚霞、水面交相辉映,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打卡,实现了从无人问津到“游客追捧”的蝶变。
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,游客数量逐年攀升,基础设施短板日益凸显。当地政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,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。项目新建生态停车场、游客接待中心、旅游公厕,优化车行道与人行步道,建成观景平台、游船码头和霍比特小屋亲子乐园,极大提升了景区接待能力和游客体验。同时,严格落实防洪评价要求,确保项目建设科学合规、安全可靠。
展开剩余36%在产业发展方面,大汉塘探索了从单一生态观光向多元化业态转变的模式,盘活资源、打造田园休闲体验项目,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。昔日污染环境的鸭棚被改造为田园咖啡屋,成为游客休憩打卡点;“杉树里”民宿、“汉塘人家”农家乐的建成,提升了景区的留客能力。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,群众通过销售农副产品、参与旅游服务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,真正实现了“资源变资产、农房变客房”。
此外,依托万鸟栖息的生态优势,大汉塘推出了研学课程,开发鸟类观测、自然教育等研学项目,仅清明节期间就接待学生超500人。
下一步,柯坦镇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,聚焦本地文旅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推动大汉塘片区成为庐江县乡村振兴示范区、全域旅游重要引擎。(方瑞)
发布于:北京市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